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互联互通十周年 市场人士期待更大突破

11-16  启盈配资

  经济观察网记者老盈盈2024年11月17日,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互联互通迎来十周年。

  十年前的这一天,沪港通正式启动,首次通过两地金融基础设施的连接,让投资者可以委托本地券商、经由本地的交易所和结算公司买卖对方市场上市的股票,开创了互联互通这一全新的资本市场开放模式。

  十年间,两地资本市场互联互通历经市场洗礼和实践考验,产品类型从股票稳步拓展至债券、交易所买卖基金(ETF)和利率互换等资产类别,交投规模稳步增长,投资者参与度不断提升,为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了重要助力。

  瑞银全球金融市场部中国主管房东明发表评论称,展望未来,期待互联互通在准入条件和交易模式上能有更大的突破。目前,沪深港通在股票相关产品上已经基本满足了海外投资者的需求,下一步期待资产类别上的多样性得到进一步提升,包括国债类、期货期权等。同时,海外投资者在逐步加大投资中国的过程中,也需要更多的工具和产品进行风险管理。

  成绩丰硕

  香港交易所近日发布的《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互联互通十周年白皮书》(下称《白皮书》)指出,过去十年来,互联互通在产品覆盖范围、交易结算机制、投资者参与等多个维度都取得了显著成效。

  首先,投资标的稳步扩大,产品日益丰富。截至2024年9月底,沪深港通下合资格股票超过3300只,已覆盖沪深港三地市场上市公司总市值的九成、成交规模的八成以上。随着港股不同投票权架构公司、生物科技公司、外国公司以及上交所科创板公司等先后纳入,沪深港通合资格股票更加多元化,为境内外投资者灵活配置资产、享受两地市场红利提供了便利。

  其次,交易结算机制持续优化,成交活跃度攀升。过去十年来,沪深港通交易结算机制进行了一系列优化,包括扩大交易额度、优化交易日历等。这些优化举措为境内外投资者交易和头寸管理提供了便利,也进一步提升了沪深港通的运作效率。伴随着交易结算机制的优化,沪深港通成交活跃度稳步提升。2024年前三季度,北向和南向交易的日均成交额分别为1233亿元和383亿港元,与2014年开通首月相比,分别增长21倍和40倍。

  再次,境内外投资者参与日渐深入,资产规模稳健增长。伴随着沪深港通的稳步发展,越来越多的内地投资者通过港股通开展跨境投资配置。截至2024年9月,内地投资者通过港股通持有的证券资产总市值超过3.3万亿港元,是2014年底的200多倍。

  《白皮书》指出,作为互联互通的另一重要里程碑,债券通的推出将国际投资者与中国快速增长的固定收益证券市场连接起来,在助力中国债券市场有序开放的同时,也带动了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生态圈的发展。短短几年内,债券通“北向通”的日均成交量已由开通首月的15亿元增长至2024年前9个月的439亿元。

  此外,互换通作为连接内地和香港场外衍生品市场的创新举措,与债券通协同,为境外投资者提供便利高效的人民币资产风险管理工具。截至2024年9月底,北向互换通吸引了65家境外机构入市,按月计算的日均成交名义本金从上线首月的约30亿元增至近180亿元,成交规模实现数倍增长。

  未来展望

  香港交易所在《白皮书》中表示,过去十年,互联互通已经成功将股票、债券、ETF等产品纳入合资格标的范围。未来还可以进一步探索将合资格ETF标的的底层资产从股票拓展至更多资产类别。

  香港交易所强调,市场期待进一步完善互联互通下两地投资者参与对方市场融资融券的安排,例如对现有沪深股通下的股票借贷安排进行优化,使其更加符合境外投资者的交易习惯;积极研究内地投资者在互联互通机制下参与融资融券的可行模式,提升跨境投资组合收益及资金使用效率等。

  根据《白皮书》信息,香港交易所正在积极推进在港上市中国国债期货的各项准备工作。该产品有望与互换通形成合力,为国际投资者提供更丰富的人民币利率风险管理工具,对于强化香港国际风险管理中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地位具有重要意义。此外,也将继续开展更多有利于推动债券通、互换通进一步优化的研究和探索,例如完善境外投资者流动性管理和风险管理工具、丰富利率汇率等衍生工具、拓展将人民币债券作为离岸合格担保品的机制等。

  房东明表示,在监管模式上,内地交易所和监管机构采取的是直接持有账户体系下的穿透式监管,而境外主要资本市场大都采用间接持有账户体系。如何在符合两地监管机制的前提下,增加交易产品和策略的多样性,也需要两地有关部门进一步沟通和协商。

风险提示: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各类信息服务基于人工智能算法,如有出入请以证监会指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平台为准。如有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